一篇优秀的教案是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的教学能力和教学内容写的,优秀的教案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鸟的教案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鸟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能正确的说出口鼻眼耳的名称,在老师的口令下指出相应的位置。
2、初步探讨和了解口鼻耳眼的作用。
3、教育幼儿要保护好眼、耳、鼻、嘴这些器官。
4、体验游戏的快乐。
5、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二、活动准备:ppt
三、活动流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二)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女孩头像图片请幼儿观察,漂亮的女孩子头上都有些什么。教师引导幼儿说出五官的名称,并请幼儿指出它们的位置和数量。(教师总结每个正常的人都会有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并告诉幼儿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五官)。
2、感官游戏:教师分别出示五官图片,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
(1)出示眼睛,问幼儿: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回答。教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问她:能不能看到其他小朋友。如果我们的.眼睛受伤了可能就会看不见啊,那我们该怎么保护我们的眼睛呢?(不能用手揉眼睛,眼睛会红的,不能用东西戳眼睛,眼睛会瞎的,不能坐太近的位置看电视,也不能长时间的看电视。)
(2)教师出示香水或者出示一些可以闻得到的东西让幼儿闻一闻,并问他们是用哪里来闻的,再出示鼻子,问幼儿:有什么作用呢?让幼儿回答。我们知道了鼻子的作用该怎么保护它呢?(不能乱挖鼻子,不要把东西往鼻子里面塞,这样会很危险也不讲卫生。有鼻涕的时候要用纸巾或者手帕擦鼻子。)
(3)出示一段幼儿较熟悉的歌曲,问幼儿这首歌曲听过吗?你是用那里听到的?在幼儿说出耳朵的同时出示耳朵的图片,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我们该怎么保护它呢?(小朋友不能自己掏耳朵,掏耳朵的时候必须让大人帮忙。也不能把小东西放进我们的耳朵里,不要听太多很尖锐的声音,那样会伤害到我们的耳朵。
(4)刚才的那首曲子小朋友会唱吗?唱一小段给老师听听,或者请一位会唱的幼儿唱一下,刚才你们是用那里唱歌的啊!在幼儿说出嘴巴的同时出示嘴巴的图片,除了唱歌你们还知道嘴巴还能做什么吗?嘴巴会吃饭,说话,唱歌,讲故事,会呼吸。我们知道了嘴巴有那么多的作用那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它呢?不能放脏东西和小手到嘴巴里,不能吃太烫的食物,吃完东西要漱口,早晚还要刷牙。
(5)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五官,还知道了它们的重要作用和保护它们的方法。那么接下来我们要来好玩的游戏吧。
3、指一指游戏:看谁反应得又快又准。
师:下面老师要和小朋友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指一指。教师找一名幼儿配合示范游戏(教师用手轻轻拍幼儿的一只手,一边说:"指指,指指,鼻子。"幼儿赶快用另一只手指在鼻子上,要求能够听到后,快速的指出相应的五官)幼儿学会后可以自由找自己的好朋友玩这个游戏,教师鼓励帮助交往能力差的幼儿。
(三)结束部分:
让幼儿回家照镜子,并唱儿歌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小班幼儿,因为脱离了亲人的关心与照料,对幼儿园的生活不太适应,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一些不良的习惯性行为就会慢慢滋生,如揉眼睛、抠鼻孔等。所以对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五官,并启发他们学习保护自己的五官,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否则,幼儿经常用手抠鼻孔、揉眼睛,把脏手或脏东西以及小珠子之类的东西放到嘴里,是极不安全,也极不卫生的,所以组织此次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对幼儿很有教育意义。
认识鸟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对比阅读、逐页阅读、自主阅读、连页阅读多种阅读的方法,理解故事内容。
2、愿意在同伴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会用清晰的语言揣摩故事中人物心理活动和角色对话。
3、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懂得与邻居之间要友好相处、宽容待人的道理。
活动准备
1、ppt课件,大书,人手一本小书。
2、经验准备:幼儿对自己邻居有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联结幼儿生活经验,初步感知邻居之间的相处关系。
(1)提问:你喜欢你的邻居吗?为什么?
(2)出示封面: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中也有一对邻居,他们是谁?巨人和小怪兽这对邻居关系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书。
2、对比阅读第一页和最后一页,了解巨人和小怪兽前后关系的转变。
(1)出示第一页和最后一页:请你对比一下这两幅图,巨人和小怪兽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变化?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巨人和小怪兽从互不来往的邻居变成了一对好朋友,这其中发生了三件曲折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书。
3、逐页阅读第2—5页,梳理故事第一个内容,感知巨人的友善。
(1)出示第二页:巨人在干什么?小怪兽怎么了?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你是小怪兽会怎么想呢?
(2)出示第三页:小怪兽在干什么?他是怎么偷野餐的?(丰富词汇:趁着、轻手轻脚、偷偷摸摸)
(3)出示第四页:巨人打球回来后到处找,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食物,他心里会怎么想?
(奇怪、惊讶)小动物们有什么好办法?
(4)出示第五页:巨人来到了小怪兽家门口。巨人会怎么问小怪兽?小怪兽怎么回答他?
听了小怪兽的回答,巨人的心情怎么样?我们一起来听听故事里到底是怎么讲的。(播放录音)
小结:巨人想请动物们野餐,可小怪兽偷走了食物,还得意洋洋的不承认,这是巨人和小怪兽之间发生的第一件事情。
4、自主阅读第6—9页,讲述故事第二个内容,揣摩巨人的心理。
(1)巨人到底有没有揭穿小怪兽的秘密呢?请小朋友慢慢地阅读小书第六到第九页。(提出阅读要求)我们来学一学小学生,轻轻地回到座位上,每人拿一本书,翻到第六页,看到
第九页,看一看提问:巨人和小怪兽之间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2)个别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小结:巨人给小动物们讲故事,可小怪兽又偷走了故事书,还不承认,这是两个人之间发生的第二件事情。我们来看看最后又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5、连页阅读第10—13页,讲述故事第三个内容,学习巨人的宽容。
(1)出示第十页:啊呀,发生了什么事?你们觉得小怪兽会逃脱厄运吗?
(2)出示第十一页、十二页:请你仔细看图,和你的同伴讨论巨人和小怪兽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背景音乐)
(3)请个别幼儿讲述故事内容。
提问:小怪兽心里怎么想?小怪兽会怎么说呢?
(4)交流讨论:你喜欢谁?为什么?
6、完整阅读,梳理整个故事内容,分享巨人的待人之道。(录音跟读)
7、结合生活,引导自主讨论,学习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相处问题。
出示幼儿争抢玩具、涂鸦作业、相互泼水的生活照片:你觉得照片中的这两个小朋友相处得怎么样?从哪里看出来?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大家下课后可以先相互讨论一下,到下节课我们再一起来学习解决这个问题!
认识鸟的教案篇3
一、活动时间:
20xx年12月25日
二、活动地点:
中班教室
三、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西方的节日和西方文化背景。
2.中班孩子年龄特点在公共场所参加聚会的礼仪,让幼儿充分感受节日的'快乐氛围,体验与家长、老师、同伴共庆节日的快乐情绪。
3.幼儿在集体生活中如何与人交流,例如:孩子在参加活动时大方,不扭扭捏捏。
四、活动前期准备
1.教师准备:
环境布置:策划大型活动的整个流程。教师手绘玻璃橱窗、为幼儿准备材料进行空间悬挂装饰。
活动宣传:制作节日海报,设计邀请卡,及时把活动流程在博客中落实;
2、幼儿准备:为幼儿准备节日盛装(女孩子穿最喜欢的公主裙子扮演公主、男孩子穿衬衫马夹深色裤子,也可以打领结扮演王子)幼儿利用老师准备材料动手制作美工活动,进行装扮教师,让幼儿成为环境中的小主人。
3、家长准备:1)准备化妆品(当天幼儿都是由家长进行自由发挥式的化妆);
2)准备当天聚餐需要的食物,我们按照学号顺序分组进行准备;
3)家长准备一道自己拿手的菜,带到幼儿园和大家分享。
家长通知:
星期六我们一起共度圣诞节,需要家长们准备以上物品当天带到幼儿园,大家分工不同,让我们一起完成简单的食物制作,最后共享美味!
如果您也想一展厨艺,欢迎您也带一道拿手的菜品与大家分享!肉类、青菜类、炖菜、炝拌菜等,有此想法的家长请提前告知老师,请把菜名在周二早晨写好交给班级老师(避免家长之间菜有重样)注:由于您带来的食品是给孩子食用的,请保证食品的卫生安全。
家长带来的菜一定要用微波炉盒子装好,并且做好记号!
注:为保证家长带来食物的可口,需要微波炉、电磁炉各1台,如果您离幼儿园较近,方便带到班级,请提前告知老师,谢谢!
认识鸟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
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
2、看一看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从图中看出铅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取整厘米数)
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
3、量一量
??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
(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没削过的铅笔,长( )厘米。
②量数学课本,长( )厘米,宽( )厘米。
③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2、发展性练习
量一量下面两个图形每边的长度。
3、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
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略)
认识鸟的教案篇5
教学内容:
负数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感目标 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承前启后
1、出示主题图。教材第2页主题图。
2、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出图中内容。(教师:观察上图,你能发现什么?0℃代表什么意思?-2℃ 和 2℃ 各代表什么意思?) 引出课题并板书:负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引领
1、教学例1 。
(1)教师板书关键数据:0℃ 。
(2)教师讲解0℃的意思: 0℃表示淡水开始结冰的温度。
比0℃低的温度叫零下温度,通常在数字前加-(负号):如-2℃表示零下2摄氏度,读作:负三摄氏度。
比0℃高的温度叫零上温度,在数字前加+(正号),一般情况下可省略不写:如+2℃表示零上2摄氏度,读作:正三摄氏度,也可以写成2℃,读作:三摄氏度。
(2)我们来看一下课本上的图,你知道北京的气温吗?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都是多少呢?随机点同学回答。
(4)了解了北京的气温,下面我想请同学告诉我哈尔滨的气温,它与上海气温比较又怎样呢?用手势告诉大家好吗?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反馈。
(1)请同学们把图上其它各地的`温度都写出来,并读一读。
(2)教师展示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
(2)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用+和-就能准确地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
3、教学例2。
(1)教师出示存折明细示意图。(教材第2页的主题图)教师:同学们能说说支出(-)或(+)这一栏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认识鸟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认识球体和圆柱体。
2、感受和体验平面下立体图形的不同。
活动准备:
皮球、乒乓球、茄子、萝卜、易拉罐、水杯(有把的)、笔等实物,圆形纸片。
活动过程:
一、认识球体
1、请每一个幼儿取一些圆形纸片和一只乒乓球,让幼儿分别观察、比较。运转圆片及乒乓球时形状怎么样?发现了什么?
(幼儿运转圆片发现有时看上去是圆形,有时不圆,有时成一条线。拨动乒乓球时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
2、小结:这些圆片,正面看是圆形,转动后有时看上去是椭圆,再转动成一条线,继续转动又成了圆形,而乒乓球就不一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因为它是球体。(让幼儿知道球体名字)
3、请幼儿将各种球和茄子、萝卜等玩一玩,转一转,滚一滚,并组织幼儿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有的东西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有的东西转得慢,时间短,滚不远。转得快,时间长,滚得远的是球体。
4、请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球体?
(如皮球、弹子、篮球等,凡举到麻球、西瓜、土豆时教师应肯定:“对,像球体。”)
幼儿说不出时教师可以把已准备好的球体物品让幼儿观察,启发引导。
二、认识圆柱体
1、请幼儿将铅笔、易拉罐、水杯滚一滚,玩一玩。
2、组织幼儿讨论并帮助幼儿总结:你发现了什么?
如:有的东西可以滚动,有的东西滚不了,铅笔、易拉罐可以滚动,水杯(有把的)不能滚动。
3、请幼儿观察并说出,铅笔、易拉罐的共同特征。
4、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也是圆形,二个圆形一样大,中间一样粗的物体是圆柱体。
5、厨师大小,高度不同的圆柱体实物,让幼儿知道凡是符合以上特征的都是圆柱体。
6、请幼儿想一样,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
三、游戏:奇妙的口袋
让幼儿逐个摸出袋中的物体,摸出后按圆柱体,球体分类。
活动结束:
由圆形过渡到球体,对幼儿来说较有难度,应让幼儿在充分的操作和比较中感知球体和圆形的区别。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