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涵盖了课程的核心概念和关键要点,通过教案,我们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在领悟新教材理念的基础上,设计了该活动,旨在体现以下三个特点:1.努力尝试成为教材的设计者和课程的开发者2.进一步深入探索以“民族文化伴我生长”为主题的课程班本化的开展和实施3.体现各领域之间以和网络资源的整合,扩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活动目标:
1.感受十二属相这一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幼儿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和表述的能力。
3.通过活动,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丰富有关十二属相的粗浅知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十二属相多媒体课件一个、十二生肖小图片一套、十二生肖剪纸一套、十二生肖香包玩具一套,自制课件两个《十二属相》和《十二属相民间艺术品欣赏》。
2.知识准备:知道自身的属相和家人的属相。
重点分析: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感受十二属相的民族文化。
难点分析:初步了解属相的粗浅知识和轮回规律。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示范进行自我介绍。老师:大家好!我叫xx,今年x岁了我是属x的。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进行自我介绍。幼儿:大家好!我叫xxx,今年五岁,我是属小白兔的。
引导语:小朋友有属龙的,有属兔的,属相还有哪些?坐在我们周围的老师属什么呢?你们自身去问一问。
3.鼓励幼儿与现场老师互动,了解老师们的属相。
小结:属相也叫生肖,都是由动物代表的。
过渡:那到底有多少动物被确定为属相了呢?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故事,请大家仔细听答案就在故事里。
二、展开
1.教师利用手偶声情并茂的讲述故事。
提问:(1)属相里面有没有猫?为什么没有猫呢?
小结:对猫来说,遇到重要的事情时,一定要自身记在心上。对老鼠来说,他人托付给你的事情千万不要忘记。
提问:(2)属相里面谁排在了第一?为什么小小的老鼠排在了第一呢?
小结:这是一只聪明机灵的小老鼠,它的聪明表示在遇到事情不着急,肯动脑筋想方法去解决。
过渡:到底有哪些动物被选为属相了呢?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
2.利用多媒体课件了解有关属相的知识。
第一张:请幼儿集体说出各种动物属相的名称。
第二张:一共有多少种属相?(请幼儿一起用小手数一数)
提问:(1)今年是什么年?(鸡年)去年呢?(猴年)明年又是什么年?(狗年)引导语:你们说每一年的属相一样吗?(不一样)一年只有几个属相?(一个)
提问:一年一个属相的话,这十二个属相轮回一圈需要多少年?(十二年)引导语:这十二年就叫“一旬”。(请小朋友一起说一说)
过渡:小朋友你们知道十二属相是哪国人发明的?
3.教师利用网络搜索有关十二属相民间工艺品,引导幼儿了解十二属相是我国特有的民间文化。
老师:十二属相是我们中国人很早以前发明的,世世代代在民间流传了下来,为了纪念十二属相这种文化,我们中国人就用自身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智慧制作了许多关于十二属相的艺术品。我们一齐来欣赏一下吧!(欣赏十二属相的邮票、剪纸、木雕、玉雕、泥塑、布艺、花灯等民间艺术品)
剪纸:这是关于十二属相的剪纸作品,我国民间有许多剪纸艺人,他们用剪刀在彩色的纸上剪出各种美丽的图案,供人们来欣赏。
邮票:这是什么?邮票有什么用处?
三、延伸活动
1.发散思维,拓宽知识。
老师:刚才有的小朋友介绍说是属虎,有的老师也属虎,一个那么小,一个那么大,这是怎么回事呢?还有,为什么十二属相里面有龙呢?你们平时见过龙吗?小朋友可以带着这些问题去问你的爸爸妈妈、问网络、问图书、问朋友,大家把找到的答案汇集起来,我们一起办一个十二属相知识展,好吗?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篇2
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汉字的由来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
2、学识一些简单的象形文字,并能与之对应的现代文字进行匹配。
3、知道汉字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喜欢认读汉字。
重点:
了解汉字的由来以及汉字的演变过程
难点:
汉字与象形文字的配对过程:
一、提问引入主题。
1、出示象形文字字卡"⊙"。
提问:这个图案像什么?
2、小结:这是古代的一种文字,叫象形文字。
提问:它们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一起听一个故事就有答案了。
二、分段学习汉字1、看ppt1师讲述故事提问:(1)故事里讲了谁?
(2)"结绳记事"是什么意思呢?
(3)这样的方法好吗?为什么?
师:我们来看看这种方法是不是很好2、ppt2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仓颉为什么会愁眉不展?
师结:打结的方法虽然好,但记得事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就不管用了。
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仓颉?
师:那仓颉会用什么办法呢?
3、ppt3师:(1)指"数物画线"你认识这几个字吗?是什么意思?
(2)他是怎么想到这个办法的?
(3)这还有句话"画虎"这是什么意思呢?
师结故事内容。
4、ppt4师讲述故事内容提问:(1)仓颉又想到了什么好办法?是怎么想到的?
(2)看你怎么读这句话?(指字,让幼儿明白古代的写字的顺序与现代的相反。)
5、ppt5讲述故事提问:这幅图中都有哪些象形文字?
三、听录音完整欣赏故事提问:
1、仓颉为什么要造字?文字是怎么出来的?文字有什么用呢?
小结:从古代的象形文字,到今天的现代文字,都是我们中国人创造出来的。文字能帮助我们记录看到听到的很多事物,让我们从小学到很多本领。世界上有好多人都在学习我们中国的文字。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文字还会成为世界上的通行语呢!
四、象形文字与汉字的配对观看ppt。猜测象形文字,说出对应的汉字。
五、延伸活动在区角投放象形文字与汉字配对的连线操作纸或字卡找朋友。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感知小猴子旅行历险记,体验其中幽默有趣的情节,知道要遵守公共规则,不做危害环境危险的事情。
2、通过提问和阅读警示牌的方式,把握小猴子旅行的经历,感知调皮的小猴子转变的过程。
3、喜欢阅读小猴子旅行的图画故事,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二、活动准备:
1、《七只猴子去旅行》的ppt。
2、警示牌图片:禁止摘花、禁止爬树、禁止入内、禁止进入木桶、禁止穿行。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指示牌与警示牌,回忆已有经验。
1、教师:大班上学期我们认识了公园里的两种牌子,一种是指示牌,一种是警示牌。指示牌和警示牌有什么区别呢?
2、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些新的警示牌,你认识他们吗?出示警示牌,幼儿认读。今天老师带来的故事里有七只猴子去旅行,看看他们在旅途中碰到的是什么样的`警示牌,他们又是怎么做的?
(二)通过看看、讲讲,理解故事内容。
1、认读题目:童话《七只猴子去旅行》。
2、出示ppt1—3,教师讲述后提问:七只小猴碰到了哪些警示牌,他们有没有按照警示牌的要求做?这样做对吗?为什么?(不遵守公共规则、破坏环境。)他们爬进大口袋会发生什么事呢?幼儿猜测后教师讲述ppt4。
3、出示ppt5,教师:我们一起来看怪兽会怎样对待他们。教师讲述,故事中出现一个好听的词语,出示:没精打采。什么是没精打采?用动作表示一下。七只小猴该怎么办呢?有什么好办法逃出去?出示ppt6,教师讲述,又出现一个好听的词语:干劲十足。什么是干劲十足,他和没精打采有什么关系?小猴们本来是没精打采的,为什么突然间干劲十足了呢?怪兽上当了吗?
4、出示ppt7,怪兽看到了什么警示牌?他会怎么做呢?出示ppt8、9,最后怪兽怎么样了?七只小猴终于战胜了怪兽!
5、出示ppt10,教师讲述后提问:这次小猴会怎么做呢?这个答案藏在我们的故事里,听完故事就知道了。这次小猴有没有按照警示牌做?表扬他们。
(三)交流阅读故事后的感受。
1、教师:读完故事,你们有没有觉得奇怪的地方?大树下的大口袋和牌子是谁放的呢?放在那里做什么?大木桶旁边的牌子又是谁放的?放在那里做什么?
2、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你最喜欢哪个画面?为什么?
3、你喜欢猴子吗,为什么?
(四)结束,延伸。
这个好听的故事在小朋友的书上也有,下课后我们去读一读这个故事,好吗?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感受并理解其中自由自在的情趣。
2.在合作游戏中,体会和朋友一起自由自在的方法。
3.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x x | xx xx | x x | xx xx ||
4.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5.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ppt课件 不同乐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观察绘本封面
1.孩子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个故事我们一起看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像狼一样嚎叫。
像狼一样,那是不是狼?(像狼一样肯定不是狼)
(这是一个关于狗的故事他的名字叫莫卡。)
二、欣赏绘本、理解情节
教师讲述p1~3 。
1.孩子们故事里莫卡想干什么呀?
2.莫卡为什么想要自由自在?
幼儿:孩子们那一幅图说莫卡不能自由自在地叫?
教师:莫卡只能叫几下?为什么?
幼儿:因为数学题的答案是“5”。
3.哦不能自由自在的吃东西,你看莫卡这日子过得很不自由自在,那你们觉得自己在幼儿园做哪些活动中不能自由自在呢?
幼儿:不能自由自在地玩、不能自由自在地唱歌、不能自由自在地说话、不能自由自在地睡觉……(这时,教师可以了解到幼儿许多真实的愿望。)
小结:幼儿园有些事情是可以自由自在的有的是不可以的,莫卡想做一头自由自在的狼你呢?你也想自由自在对吧?
三、欣赏绘本、合作游戏
我们接着往下看,看看莫卡在山上干了些什么?
1.教师讲述p4~6:莫卡终于自由自在了。
2.教师出示乐器。“这里有你们平时玩的乐器,待会你们自由子咋选一件老师再给你们配上一段合适的音乐,很hi的音乐,知道hi是什么吗?(就是开心的兴奋的自由自在感觉)
孩子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当音乐开始你们就可以自由自在了?
3.自由自在的感觉怎么样,好不好?
幼儿:会做出“很好……很乱……很吵……”等反映。(这里要尽可能地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4.好,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玩得很“hing”,又可以听到美妙的声音。
幼儿:我们要一起跟着音乐节奏。
教师:这里我们做一个小规定,就是跟着音乐节奏一起来
5.教师带着幼儿一起发现音乐的节奏型,并用拍手的方法来为音乐伴奏。
6.这下我们要自由自在地动动身体的部位,但一定要按照音乐的节奏来。(找个别做的好的孩子来表现一下)
四、欣赏绘本,感受结尾
1.看看莫卡在干吗?
由于故事情节紧张而紧凑,所以,当莫卡逃离山顶时,幼儿一起惊呼:“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自由了!”
2.阅读绘本最后一页:猜猜,莫卡会像谁一样呢?
直到有一天,米雪又看了一本关于猴子的书,你猜他们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莫卡去学爬树了)
直到米雪又看了本关于鱼的书关于熊的书,他们家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以后慢慢看好吗?
莫卡是一只很好的狗,他和米雪相亲相爱,你不离开我,我不离开你,日子过得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读了一本讲狼的书。“你瞧,莫卡。”米雪说,“你真有点像狼!”
哇!莫卡心里想。我是有点像狼,可是瞧狼多神气啊!它们自由自在地跑来跑去、自由自在地捉野兽、自由自在地对着月亮嗷嗷叫。
可我过得什么日子啊!不能自由自在地捉蝴蝶、不能自由自在地吃饭、不能自由自在地学自己喜欢的本领。哦!他突然很想做狼,做一只自由自在的狼。
第二天,莫卡拿定主意,他偷偷溜出屋子,一直朝山上跑去,他跑啊跑、跑啊跑、跑啊跑……一直跑到高高的.山上,“我自由了!”他大叫,“像狼一样好自在!”
他大叫:“世界就是我的啦!”
很快,莫卡饿了。他想:“没事,我会自己找东西吃,就像狼一样。”
可是,他追不上兔子、咬不着甲虫、找不到田鼠。
到了夜里,他想念米雪、想念家:“不过,我还有一件事要试试。”他对着金色的月亮,用足了全身力气,像狼一样地嚎叫起来“嗷……”
突然,山谷里传来了同样的声音“嗷……”莫卡吓呆了:“是……狼!”
他转身朝山下跑去。“我要回家……我再也不要做狼了。”他拼命地跑。
他终于跑回了家。米雪正在着急地找他:“哦,你回来啦!”他们拥抱在一起,多么快乐。
以后,米雪和莫卡相亲相爱,你不离开我,我不离开你,日子过得还是那么美满。直到有一天,米雪读了一本关于猴子的书……
活动反思:
活动是为了让孩子把现有的不满表达出来,从而引起他们对现实社会中不能自由自在的关注,然后再回过头来分析这些事情可不可以自由自在,其实是不可以的。在这样的状态下制定出来的规则是孩子切肤的感受到的规则,讲到后面的游戏中没有规则的,一个人是玩不起来的,但是有了一个规则之后,就能玩起来了。
小百科:狼,保护等级有“三有”保护动物。共46个亚种,体型中等、匀称,四肢修长,趾行性,利于快速奔跑。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黑鱼》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
2.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感受不同情境下小黑鱼的心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1.《小黑鱼》白板课件、ppt课件。
2.金枪鱼一条、笔记本5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是什么声音?大海里都住着谁吗?(幼儿说一说)
(二)集体阅读第一部分。
1.观察画面1,感受小黑鱼和小红鱼游玩的快乐心情。
小鱼是什么颜色?在大海里做什么?
2.观察画面2,体会小黑鱼孤单、伤心的心情。
播放紧张音乐,谁来了?这是什么样的鱼?会发生什么事?
小黑鱼心情怎样?
(三)分组自主阅读,跟随小黑鱼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妙。
1.自主阅读要求。
2.分组观看电子书。
3.反馈交流自主阅读内容。
(四)阅读故事结尾,感受小黑鱼和小红鱼赶跑金枪鱼的快乐。
1.观察画面,帮小黑鱼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2.游戏体验,感受小黑鱼和小红鱼赶跑金枪鱼的成功。
(五)完整欣赏加深故事理解。
活动延伸:
1.李欧.李奥尼其他作品:《鳄鱼哥尼流》,《一寸虫》,《玛修的梦》,《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小黄和小蓝》,《一只奇特的蛋》,《这是我的!》。
2、海底世界还有哪些奇妙生物?画一画,感受海底世界的多彩与美丽。
活动反思:
幼儿天真幼稚,充满幻想。在活动中,运用绘本情节,恰当利用插图,挖掘教材中的想象因素,让幼儿在想象的王国里学到知识、增添乐趣,帮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运用灵活的教法,教会幼儿想象的方法,张扬幼儿个性,活跃活动氛围。语言想象训练培养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习兴趣,一举多得。教师的责任就是鼓起幼儿想象的风帆,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乘风破浪,扬帆起航。
小百科: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早在二千年前就被《神农本草经》与石蜜、蜂子、蜜蜡(蜂胶)、牡蛎、龟甲、桑蜱蛸、海蛤、文蛤、鲤鱼等列为虫鱼上品。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篇6
目标:
1、学会用均匀的声音演唱歌曲,和同伴保持音量上的一致。
2、唱准歌曲中的跳音部分,表现歌曲中的踊跃和连贯。
准备:
1、木偶人或其他人偶
玩具
2、语言《小池》挂图
过程:
一、 教师出示木偶人,引导幼儿做“回声”游戏,为演唱歌曲做准备。
1、 教师:这个人喜欢旅游。这一天他来到一座山上,感觉很精神,就大叫了一下。结果山上响起了回声。他觉得很好玩,就和大山玩起了回声的游戏。现在,我想请你们来做回声,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好吗?
2、 师生进行回声的游戏。
教师:喂!你好!
幼儿:喂!你好!
教师:亲爱的大山,你好!
幼儿:亲爱的大山,你好!
教师:我喜欢旅游。
幼儿:我喜欢旅游
3、 教师:回声的游戏好玩吗?这个人在山上玩了一会,又继续往前走。然后他又来到了一个地方,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就像一幅画一样!
二、 引导幼儿欣赏语言《小池》60-45挂图,感受画面的优美意境,学习歌曲。
1、 教师出示画面引导幼儿观察,并感受画面的优美意境。
教师:仔细看看,这个人看到了什么优美的风景?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 播放歌曲或教师 范唱歌曲一遍,引导幼儿欣赏。
教师:看到这么优美的风景,这个人很高兴,他就唱了一首描写这首风景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小池》你们听!
3、 引导幼儿熟悉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领幼儿学习歌词内容
教师:谁能说说歌曲里唱了什么?
4、 引导幼儿跟着歌曲的旋律朗诵歌词。
5、 教师带领哟而逐渐把歌词和旋律匹配起来进行演唱,鼓励幼儿用均匀的声音演唱。在演唱的时候要能听到同伴的声音,并和大家的声音保持一致。
三、鼓励幼儿感受歌曲中前后两部分不同的演唱方法,引导幼儿唱准跳音。
1、 教师:你觉得演唱这首歌曲要注意什么?
2、 教师小结:这首歌曲前面两句在演唱时,要注意有很多的跳音,后面两句则比较连贯。
四、 师生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文章来
幼儿大班教案语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比较清楚的说出自己喜欢的一本书的理由。
2、知道书能让我们增长见识,产生喜欢读书的情感。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
2、难点:说说阅读的作用。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带一本自己喜欢的图书。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介绍喜欢的图书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一本书,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呢?为什么?”
(1)教师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并说出理由
(2)幼儿自由结伴介绍自己喜欢的一本书
2、讨论阅读的作用
“你们读过那么多的书,想想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呢?”
(1)幼儿交流阅读的作用
(2)教师小结阅读的作用:书能让我们增长见识,许多我们不知道、不了解的事情都能在书上找到答案,使人变得聪明起来。
3、交换图书阅读。
幼儿相互交换图书进行阅读,也可向同伴介绍数的大致内容。(幼儿教育)
小百科:书是一个汉字,拼音是shū,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一般指装订成册的、印有文字的纸。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人类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