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们不断优化教案的细节,教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计划,也是教学过程的记录和总结,58心得网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剥花生教案最新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剥花生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读准轻声词、多音字,理解生词。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话部分。
3.学会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质疑、解疑,从而体会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4.理解父亲谈论花生的话,领悟父亲是通过谈花生,希望我们做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
5.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准备
1.根据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查资料了解花生果实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猜我的姓名。知道名字寄托着希望。
2.猜谜语(花生)。介绍花生,了解为什么叫“落花生”。
3.这还是许地山的笔名。介绍许地山。对这笔名有疑问么?
4.引出许地山的'散文名篇──《落花生》。板书课题。进入课文学习。
(二)检查预习。
1.回顾预习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生词。
2.读两组词语:1、多音字;2、轻声词(本课出现较多)。正音。
3.读一个句子:“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吩咐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考察“后园”、“茅亭”的读音、含义;检验是否掌握轻声的读法(吩咐),是否能读通本文中较长的句子。
(三)初读,整体感知,梳理文脉。
1.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多音字、轻声词,读通句子,同时思考:这篇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几件事?
2.指名回答。
(四)再读,品词析句,领会道理。
1.默读课文,就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质疑,做标记,把想法简单写在空白处。
2.自由质疑。简单的随机解决,较难、有探究价值的,整理归纳于黑板上。
预设:
(1)收获后为何用“居然”?
(2)父亲来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
(3)为什么父亲说花生埋在地里“最可贵”?
……
引导学生就父亲谈论花生的话发现问题,并作为重点问题留待解决。
4.合作解疑。提示: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其他资料;大胆猜想。问题较多时,重点问题必答,其他问题可选择讨论。
5.全班交流。
预设:
(1)居然?空地、荒着,年幼的我们,种出花生实属意外惊喜,同时也显出花生的生命力强。指导朗读。
(2)很难得?父亲忙于公务。指导朗读。来不是为吃花生。为下文埋下伏笔。
(3)最可贵?──是说什么可贵?为什么“最可贵”?最,有比较。和之前我们兄妹说的比:有诸多好处,却深埋土里;和桃子等比,平凡、不起眼,默默孕育果实,供人挖掘收获。点出“借物喻人”。明白父亲前来的良苦用心。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此外,结合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简略处不简单,朴实处却深刻。
这一环节放得开,实际形散神不散,重点仍在理解父亲的话,同时又使学生学得活、学得真。
(五)存疑,结课。
父亲说“你们要像花生”,可不可以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我”到底有没有理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下节课再学习。
剥花生教案篇2
1、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提问水平。
2、 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两段话,体会落花生的品格。
3、 以“我想做苹果(或落花生)那样的人”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前准备]
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落花生有趣的特点。
2、 制作一幅落花生从落花到钻入土中结果的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重点学习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 落花生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
2、作者许地山对落花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把自己的笔名也叫作“落华生”,他为什么对落花生有这么浓厚的感情呢?等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师提示:
1、 就词质疑。
“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居然”不用“果然”呢?用“居然”一词说明了落花生是有什么特点?
2、 就句质疑。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应是经常的,为什么“很难得”呢?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 幻灯(或小黑板)也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2、 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同时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板书(或在出示的文字上用符号划出)
落花生:埋 矮矮 地里 一见就生……
苹果:挂 高高 枝头上 不能立刻分辨……
3、 从刚才的词句中你体会出落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4、 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学习落花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开展讲座和争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
一、继续学习重点部分
1、 父亲仅仅是介绍花生的特点吗?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2、 “我”听了父亲的话领会到什么道理?
3、 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体面”是什么意思?
②“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人要不要讲体面?
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不讲工作的人呢?请举例说明。
二、提供论题,发散讨论
1、 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估苹果、石榴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实话实说,各抒已见。
2、 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辩论,老师充当主持人角色。
三、完成练习
以“我想做 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附板书设计 :
主板书 副板书 学会提问
①意思?
落花生 埋——挂 1、“居然” ②为什么?
③说明?
朴实无华 矮矮——高高 为什么?
不图虚名 地里——枝头 2、“实在很难得” 说明?
默默奉献 一见就生——不能立刻分辨
分辨
落花生
剥花生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父亲的话的含义,明白花生最可贵的品质,懂得做人应该做一个对他人有好处的人,不要做只求外表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和有关落花生的资料,教师准备关于落花生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解题导入
齐读课题,你知道“落花生”是什么意思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落花生的图片,教师补充讲解花生为什么叫做“落花生”。
本篇课文的作者是许地山,他有个笔名叫落华生,他为什么取这个笔名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走进许地山童年的时光。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主识字。
a.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b.指名读课文,全班正音。(如,“空地”的“空”读四声,“吩咐”的“咐”和“便宜”的“宜”在文中读轻声。)
c.拼读生字,重点强化。(由学生提出易错的字,并展示自己的认字方法。)
d.在预习的过程中,你都理解了哪些词语的意思,用什么方法理解的?(注重结合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不要死记硬背词典中的解释。)
读通顺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a.同桌互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给足时间让学生读书。)
b.由同学互相推荐读,老师要鼓励读书不太好的同学展示自己,多鼓励他们。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看看你对课文都有了哪些了解?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讨论并明确分段。)
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回忆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突破重难点
读第1自然段,了解种花生、收花生;利用评读方式,指导学生抓住“居然”一词,读出一家人收获花生的意外、欣喜。
充分读书,抓住吃花生、议花生。
a.自由读,指名读,读出花生的好处。
b.学生根据搜集的课外资料补充花生的好处。
c.出示第1自然段,体会花生的可贵之处。
(1)在同学自由读之后填表,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花生的可贵之处。
(2)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3)指名读,评读: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或者通过他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4)再次读,看看你对花生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引导学生体会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它非常实用,默默地为人类奉献。)
d.对比读句子,体会父亲对我们的希望。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两句话意思不一样,“只”是单单的意思,爸爸的意思是做人不能只追求外表的体面,更希望我们做一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计名利,像花生一样的对别人有用的人。)
e.通过填空,加深理解:在你身边一定有许多像花生一样品格的人或物,让我们来赞美花生,赞美像花生一样有用的事物。
“我爱花生,它的好处很多,它虽然没有(
),但可贵的是(
)。我们的(
)不正像花生一样吗?它(
)。我赞美花生,我更要赞美(
)。”
组织讨论,彰显个性
在当今的社会你想做一个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的.人呢,还是做一个像花生一样的人呢?为什么?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那一夜我们谈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许地山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长大后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为著名的教授和作家,他也因此取了个笔名叫落花生,这就是他笔名的由来。在抗日战争中,他为抗日奔波劳累过度而去世,他的确是一位具有花生精神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说过的这句话:“我要像落花生一样,踏踏实实地做一个淳朴的人,有用的人,我要为中华而生,为中华而贡献。”
剥花生教案篇4
教学目标 :
1 、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居然”、“爱慕之心”等词语。
2、读句子,理解爸爸与“我”的对话的含义,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概括课文中心思想,学习课文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和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4、练习用“居然”“成熟”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6、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划分: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①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②教师解题:花生又叫落花生,因为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士里长成花生荚,所以叫落花生。
③简介作者:这篇课文的作者许地山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因为小时候父亲关于落花生的一番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决心要像花生那样,做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所以常用的笔名是“落华生”。那么,他的父亲关于花生谈了些什么,是怎样谈的呢?我们来看课文。
(板书课题15 、落花生 )
2、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④能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给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时间约8分钟。)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了开辟、分辨、翻地、收获、成熟等词语,明白了爱慕之心、实用、体面的意思。
2、我会用居然、吩咐等词语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第10自然段。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教师及时到学生之中指导展示)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
1、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①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板书: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
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学生可能总结不全,教师指导学生读有关句段来帮助学生概括总结。
②给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种花生、收花生。
第二段(第2自然段)写母亲提议过一个收获节,并为过收获节做了准备。
第三段(第3自然段到最后)写吃花生时的议论。
分段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将第1自然段分作第一段,学生不会有什么分歧;对第二段的划分,学生会产生分歧。有些学生会将第2自然段到最后都分作第二段,依据是这一大段是讲一家人过收获节。对学生的这种分段方法教师应予以肯定。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这篇文章,通过这篇课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也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朗读课文的生字词语。
2、小组朗读课文的第10自然段。
3、小组分角色个性朗读。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结合课时而变)
四、知识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2、搜集、摘抄关于借物喻人的句子。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提出新的目标
1、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语。
2、引入新课。
指名三名学生有感情地分段朗读课文。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了一家人的许多话题,使我们对花生也生出了几分敬佩之心,带着这份敬佩之情,我们来学习课文。
3、引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读及课文提示)提出学习目标。
⑴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
⑵课文围绕了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⑶背诵第10自然段,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
⑷从文章的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上,哪 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⑸课外资料搜集展示。
⑹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展示自己的个性创作。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写法。
(1)齐读父亲的第一次议论。思考:父亲是怎样通过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发的比较说明花生最可贵之处的)
教师帮助学中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
(2)齐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思考: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
(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①出示填空,指导背诵。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你对作者的话理解了吗?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③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2、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小组内共同来练读,个人读;把自己找出来的语段读给大家听;可以邀请其他同学和你一起读。
3、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①结合“我”的一段话,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②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主次有具体的感受,对文章主次与中心思想的关系有比较具体的体会。
(板书:略写详写)
(二)创造性展示(以小组形式全班展示)
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小组展示自己仿写的一段话。
3、小组通过朗读自己创作的诗歌来表现个性。
(小组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
1、课文围绕了落花生讲了哪些内容?
2、课文为什么要以“落花生”为题?
(此环节有时与“学习成果展示”合为一体)
四、知识的拓展与延伸
1、搜集资料的展示
学生展示搜集的借物喻人的文章。
2、个性创作展示。
以扫帚、蚕、橡皮、钢笔等为例,谈谈从中你悟到了什么人生道理?
五、作业
1、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2、以扫帚、蚕、橡皮、钢笔等为例模仿本文写一个小练笔。
剥花生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认识“找、生”等12个生字,会写“生、里、果”3个字。认识2个偏旁“夕”“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朗读感悟。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2、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续编故事。
教学准备
1、花生实物、电脑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2、要求学生注意观察树上、地里植物开花结果的情形。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趣味揭题
(出示花生实物)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学习“生”字)
花生是一种非常好吃的果子,不但我们爱吃,连小松鼠也爱吃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6课——《小松鼠找花生》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看多媒体动画,教师范读全文。
2、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3、学习生字
(1)(电脑出示不注音的生字)在生活中你已经认识了屏幕上的 哪些字?(指名说说) 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让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2)小老师教读生字后同桌互相正音。注意读准“找、种、生”。
(3)学习新偏旁“夕”和“母”
(4)小组合作记字形,指名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
4、巩固字词
(1)同桌互助,认读课后练习中的词语。
(2)在“识字迷宫”里认读生字(课件演示)
(3)游戏:开火车找朋友
三、写字指导:“生、里、果”
1、教师范写生字,学生注意观察,找准关键笔画。
2、学生互相交流,怎样写好这三个字?
3、学生临写后互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感知汉字的整体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卡。
2、听写生字。
二、整体感知,朗读感悟
1、结合插图自由地读全文,标出自然段。
2、思考: 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第二幅图的内容?(1-2自然段写了图1的内容,3-5段写了图2的内容)
3、学习1-2自然段
(1)自读1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些什么?
(2)看图,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
鲜艳) 理解“鲜艳”就是颜色明亮好看。
(3)思维拓展:还有哪些东西很鲜艳?(五星红旗、漂亮的衣服、五彩的贝壳等)
(4)读好句子:“
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5)小松鼠看见花生的花,它是怎样问鼹鼠的呢?
(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
点拨:“
这是什么花呀?”要突出问话的语气。“
花生可好吃
啦!”要突出感叹的语气,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4、学习3-5自然段
(1)引读3、4段:小松鼠听了鼹鼠的话,它是怎么做的呢?
(学生读:
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结花生了没有?)
结果怎么样?(学生读:“
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朗读指导:小松鼠没看见花生,心里觉得怎样?(很奇怪,也很失望)谁能用这样的语气再读读这句话?(指名再读:“
它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
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3)引导置疑:如果你是小松鼠,此时你有什么问题?
(电脑出示:“
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读出疑问语气。)
点拨:这句话是小松鼠自己说给自己听的,这叫“
自言自语”。
(4)小组合作讨论这个问题。(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里的。)
(5)思维拓展:通过课前预习,你还知道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藕、土豆、山芋、萝卜、地瓜、番薯)
(对答得正确的学生奖以花生)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实践活动
续编故事
?花生找到了》
1、讨论:小松鼠后来找到花生没有?它是怎样找到的?
(去问鼹鼠、自己上网查资料、请土地公公出来帮忙等等)
2、小松鼠找到花生后会怎样呢?
(和鼹鼠一起吃、自己把花生藏起来留着冬天吃等等)
3、点拨:讲故事不但要讲清楚事情的经过结果,还要讲清楚小松鼠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
4、自由准备后在小组内先讲。
5、指名上台讲给大家听。
6、集体评价(普通话是否正确、语言是否流利、故事内容是否合理等)
板书设计
小松鼠找花生
花(鲜艳) →
花生(谁摘走了呢?)
|
(埋在地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