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好读后感,我们可以向读者展示书籍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内涵,吸引他们主动去阅读,写读后感是我对书中故事结构和叙事技巧的思考和分析,下面是58心得网小编为您分享的读了孩子话的读后感参考8篇,感谢您的参阅。
读了孩子话的读后感篇1
有段时间,我抽空翻了一本书,名叫《把孩子培养成财富》,这是一本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由著名家庭教育家卢勤所著。我看完后很受感动,我认为这本书不仅适用于家庭教育,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老师也应该抽空翻翻,肯定会有收获的。
这本书一共24章,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家庭教育。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第十四章---给孩子成功的力量,提到了六力量:
一、赏识的力量,相信你能行。
二、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
三、发现的力量,你是奇迹。
四、评价的力量,你做得真好。
五、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
六、创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
其中,第六条,创新的力量中有这样一句话成功,只留给那些具有“我能做得更好”心态的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在怎样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方面,她从四个方面给予阐述的。
1、创新与心态---我能做的更好。她引用了《伊索寓言》里的一则故事,“坚持下去,方法正确,你就会成功。”这是创新思维的根本。培养创新思维的关键是要相信:“我能做的更好”有了这种信念才能使你的大脑活跃起来,如果只想不可能,办不到,没有用,我不行,等,那么创造的.大门就关闭了。
2、创新与兴趣---我很喜欢做。讲到了必须先培养兴趣。而兴趣主要来自于游戏,要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要放手让孩子玩。孩子在游戏中长大,游戏可以激发孩子特殊的天赋和才能,如果因势利导地培养强化这种兴趣,就可以使孩子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鼓励家长要让孩子门动手做事,学会赏识。我想在学校何尝不应该如此?尤其是班主任,不能凡事都代劳,要让学生自己去面对,自己去解决。让孩子的能力得到肯定。
3、创新与进取---多留心生活。创新并不神秘,有时候把生活中不方便的事变成方便,就是创新。只要多留心生活,一点儿小事可能就是将你引上成功之路的前在难逢的机遇。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观点。不光是孩子,就是大人,如果你多留心身边的小事,你就会收获很多。
4创新与失误----不怕孩子闯祸,作者举了可口可乐的发明过程,然后得出结论,世界上不知到有多少创造发明是在意外中诞生的,建议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有创新精神的人,就不要怕孩子闯祸,更不要怕孩子失败。
纵观全书,其中有说理,有叙事,还有不少真实的案例,值得家长及广大教育工作者阅读。
读了孩子话的读后感篇2
寒假,我读了好几本书,不过我最喜欢《出卖笑
的孩子》这本书了。
?出卖笑的孩子》读后感
梅山一小四(4)班 周天阳
最近,我看了《出卖笑的孩子》这本书。该书主要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蒂姆与一位格子先生菲勒特做了一笔交易,蒂姆把自己的笑卖给了菲勒特,得到的回报是每次打赌都会赢。但后来蒂姆听说:“能真正把人和动物分开的东西是笑。”他得到了一别财富,但失去了笑,而且自己的生活从此变得苦涩乏味。他懊悔极了。于是,他决定一定要从菲勒特那里夺回自己的笑。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和菲勒特斗智斗勇,最后终于夺回了自己的笑。读过这本书之后,我产生了许多感想。《出卖笑的孩子》实际上是在让我们做一道选择题:你愿意选择“失去笑”,还是选择“获得无尽的财富”呢?也许,有许许多多的人认为财富比快乐重要。但我认为:快乐比财富重要,快乐是最重要的。其实生活当中有许多例子也给了我们这样的答案。比如:生活中有许多人很富有,但不快乐。许多人是有钱的老板,但没有妻子、没有孩子,每天都只能坐在大楼里办公,不能休息,生活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人变成了工作机器。他们从物质上来说是很富有的,但精神上有一点也不快乐。也有些人出国在外,好几年才有时间回家过一趟年。他们在外工作也许很风光,也很富有,但平时不能见到亲人,常常思
念他们,因此他们生活得不快乐。还有一些人,每天都在工厂里上班,不能回家看望亲人。他们虽然工资涨了,经济上是富有了,但是快乐降了,生活得一点也不幸福。
但是,有些人工作很辛苦,也挣不了多少钱,却会享受欢乐,享受欢乐,克服经济困难每天都在外面环游世界,去了很多地方,尽管他们一点也不富有,但他们每天拥有欢笑,因此生活得非常快乐。
同学们,我们应把财富看淡一些,把快乐看重一些。因为财富给得了我们物质生活,但给不了欢笑。可是欢乐比财富更重要。让我们拥有欢乐,开开心心地过好每一天吧!
读了孩子话的读后感篇3
龙应台虽不是幼儿教育专家。但其作品《孩子你慢慢来》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阅读。“孩子你慢慢来”含义非常深刻:教育要遵从天性,欣赏孩子慢慢成长……阅读之余,我们不免思考: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追求太多,让孩子负担太重?
教育需要耐心等待
?孩子你慢慢来》开篇记录了作者因买花而等待花店里的小男孩学扎蝴蝶结的一幕:老妇人把“我”要的二十支桃红色的玫瑰从桶里取出,交给小孙儿,转身去找钱。小孙儿大概只有五岁。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男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那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就是教育。小男孩此时最需要的教育就是耐心等待。我们敬佩这样的教育,敬佩作者舍得花时间,敬佩她是帮助小男孩的高手。她没有焦躁,没有催促,没有想办法替代。她相信,只要给予时间,小男孩就能扎出世界上最美的蝴蝶结。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也体会到,孩子有能力并有兴趣做的事,如果教师还去帮助或指导,也许对孩子是一种干扰,不合适的帮助和指导不仅会阻碍孩子的发展,还会导致教师身心疲惫。教育本应是轻松的,我们要学会等一等,要相信孩子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只要放大我们的耐心,定能收获孩子的.成长。
教育需要平等对话
日记“一只老鼠”记录了作者和儿子安安关于作业要不要重写的对话,最终安安的“心声”征服了作者。实现了平等对话。妈妈要求重写作业,安安不满的情绪爆发了,他发自内心地呐喊:“为什么我要多写一行?你总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我有时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半晌,妈妈搁下手中的纸,用手背抹了抹安安的眼泪,叹了口气,说:“好吧!就一只老鼠。你去玩吧!”
孩子的心声,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读者。想一想,在我们习惯于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时,孩子多少次接受了不平等的教育。教师要求孩子复述故事时情节要完整。画画时画面要整洁,做操时动作要有力,做手工时动作要仔细……每一项都有标准,对所谓做得不好、不认真的孩子,教师总是要求他重做,甚至重做n次……这是以教育的名义在侵犯孩子的权利。教育需要平等对话,只有平等对话才能认识幼儿不同于成人的一面,才能保证不侵犯孩子的权利。平等对话首先要让孩子把心里话说出来,还包括接受孩子的“无理取闹”。作者说她不愿意敷衍这小小的人儿,因为她觉得这不及草高的小小的人儿是个独立而庄严的生命,她尊重。其实教师更该如此。
教育要透过表象反思
庄稼长不好,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是反思自己的选种、浇水、施肥等工作做得好不好,找出问题所在。与农民相比,我们更需要反思,我们面对的是具有丰富思想、处于生命成长过程中的人,稍有不察就会对孩子犯错。如果作者没有对孩子的观察反思就没有其作品《孩子你慢慢来》,请听她反思后的经典语言:“人的快乐童年何其匆促,何其珍贵!孩子,是天心的验证,美的极致。人对这个世界已经掠夺无度,您不觉得保留一点天机、一点对自然的惊讶,比较美好吗?”作者对孩子游戏“杀人”的观察反思可谓是教育的经典案例,日记中写道:作者看见安安突然松开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砰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作者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小红帽的故事中“砰”一声,猎人开枪把野狼打死了。所有童话里的狼都受到歧视,不是给烧焦了,就是被羊妈妈剪开肚皮,或是被猎人打死。
作者反思着:《白雪公主》中有各种杀人方法,用刀子砍,用丝带勒……然后,作者把《阿里巴巴》和《白雪公主》移到书架最高一格,并挑选合适的书籍给安安讲述。遵循教育规律,规律在哪里?孩子是环境的影子,影子又是什么样的?生命的成长有阶段性,孩子处于哪一阶段?一切都在观察反思中。反思是教育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反思才能捕捉到孩子传达的各种信息,从而了解孩子正在想什么、做什么,身心正渴望怎样的帮助和支持。
?孩子你慢慢来》展现了教育的轻松和谐,让人感叹教育的最美境界竟是这样的简单、实在、形象、温暖。“孩子你慢慢来”不单是对孩子说的。也是对教育者说的,让我们做一个愿意等待的教师,耐心地欣赏孩子慢慢成长吧。
读了孩子话的读后感篇4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黄蓓佳写的我要做个好孩子这本书。里面的主人公是金铃,虽然她的学习一般,但是她善良,友爱,还很爱护小动物,我奶奶还说长得胖很好,很有力气。
里面有一事情,让我非常觉得感人。"邢老师病得很奇怪,好好的一个人,本坐在办公室里改作本的,忽然间天旋地转,人跟着咕咚一声跌倒在地上,把额角都磕破了一块。"这一段让我觉得刑老师摔得不轻。这一段我觉得金铃很关心老师,很重感情。"可刑老师一病,几天没在教室里露面,金铃心里还是很想她。况且刑老师是为了他们班级累病了的,金铃总觉得自己也有一份责任,心里不是滋味。"我觉得这段金铃是个好孩子,因为她关心老师。"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这一下六年级一班的学生可算是逮着机会了。好学生还能管得住自己,调皮的孩子简直快活得不知道本人名字怎么写的。"这一段我觉得就很像我们班,老师不在,我们就大声说话,老师一进我们就鸦雀无声。如果让我说怎么做好孩子,我就会像金铃一样去做好孩子,选择金铃好的方面去学习,做一个正直的好孩子。
读了孩子话的读后感篇5
?孩子你慢慢来》是一个普通的母亲,用自己的笔记录了两个孩子的成长。很羡慕龙应台的孩子们能在如此亲近自然的环境中成长,自家院子对面住着他们的好朋友,古朴的小城里有大片的田野和麦田、邻家树上有可爱的松鼠和小鸟。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传统的母职的歌颂,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龙应台是个聪明的妈妈,她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她也是幸运的,在孩子的问题上选择了这样一个理智的做法,《孩子你慢慢来》,是的,慢一点,我们可以感受上天给我们安排的是多么丰盛的礼物。更真切地感受爱,我们才会生出更多温柔的情怀,更多的爱。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看着自己渐已长大的儿子,我越来越觉得做母亲是一门学问,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远远难于做一位老师的角色!有时候很茫然,有时候很疑惑,有时候又沾沾自喜。我想对儿子说,人生的路很长,你美好的人生刚刚开启,让我们慢慢地、美美地、坚强地一起走!
?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适合所有已经或将会成为母亲的人看,它们完全是温情与理性交融、母爱的光泽与孩童的谐趣洋溢的生活散文。诚如封底所言:“这本书里的龙应台是一个母亲,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它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写得出的生活散文。”
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大人成长的过程。用心的父母,可以从中学会很多东西并获得快乐。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作为妈妈的我们,却总希望孩子能把一切事情做得很完美,以至于稍一出错,就不能忍受。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我们在思考如何培养孩子时,觉得自己被缠上了重重枷锁,束缚的不仅是自己曾经的雄心万丈,还有孩子那越来越脆弱的心灵。在一次又一次的苦口婆心再次无果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换位思考一下:在我还是十岁不到的孩童时,能做得那么完美吗?这样一想,心里就平衡了许多。再遇到这样的事情,我就常常这样安慰自己:“别急,慢慢来,孩子还小!”多一些宽容、多一颗耐心、多一份期待,从心底里说一句:“孩子,你慢慢来”相信结局一定会与众不同!
读了孩子话的读后感篇6
今天,我读了一篇叫《出租时间的孩子》的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位小仙女蜜儿把一个男孩租给自己50年的时间退给了男孩的故事。
有一天,走在路上的小仙女蜜儿被一个戴着方格帽的男孩叫住,请求蜜儿花500元钱租他生命中的10年光阴。蜜儿犹豫了一下,同意了。可是男孩一会儿便在游戏厅把钱花完了。于是,又去向蜜儿出租自己的时间,得到500元钱,立即又去游戏厅花完……小男孩把自己生命中的时间一共租给蜜儿50年的光阴。蜜儿无论怎么劝那个男孩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他都不听。
可是后来,男孩找不到工作,又老了,只能拄着拐杖……他后悔莫及,告诉他见过的所有小学生们,一定要好好学习,珍惜时间。否则,当自己衰老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蜜儿知道后,把50年的光阴还给了他。于是,这个小男孩从此认真学习,学到了好的本领。
从这个童话中,我明白了:要珍惜每一寸光阴,决不白白浪费。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深刻含义。不能像那个出租时间的孩子一样,把时间当作游戏似的用掉。
读了孩子话的读后感篇7
在我最喜爱的《笑猫日记》这套书中,其中《孩子们的秘密乐园》这本书让我百读不厌,每次读都津津有味,都有新的感受,新的理解,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这本书讲了春节里的一天,一个马戏团来到了翠湖公园,可是,马戏团里,没有动物明星,没有空中飞人,亲爱的西瓜小丑也不能登台表演,所有的节目让孩子们非常失望,在笑猫和万年龟的帮助下,西瓜小丑在楠木林里组建了一个酷极了的马戏班。从此,楠木林变成了一座藏满了故事的神秘森林,变成了一个是孩子们狂欢的乐园。
什么是我们的快乐的秘密乐园呢?大人们总是自以为是,以为自己说的都是正确的,完全没有想到我们的感受,他们说什么我们必须要听什么。总是信那些什么专家的花言巧语被欺骗,让我们上这样的特长班,那样的辅导班,就像书中马戏团的人一样。因为怕我们落差太大,所以把我们喜欢的西瓜小丑和快乐的节目都拒之门外,让我们的快乐消失的无影无踪。
我真希望自己也有一座那样的秘密乐园,能带给我快乐的乐园,让所有的朋友们都在这里,分享我们快乐的秘密,成为一座真正属于我们的秘密乐园。
杨红樱阿姨写的这本书,像泉水一样流进了我的心田,文字里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希望,也有失望……总之,我向大家推荐这本书!
读了孩子话的读后感篇8
今天,我读了《我要做好孩子》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是金玲,上六年级,圆嘟嘟的,让人喜欢,老想在她脸上揪一把。这本书讲了关于她的很多故事,其中有《好孩子、坏孩子》、《要命的数学》、《天上掉下来的小妹妹》、《猫和鼠,你喜欢哪个》、《狼狈的模拟考试》、《跑吧,孩子,冲刺吧》等故事。
我最喜欢的是《要命的数学》、《猫和鼠,你喜欢哪个》、《猫和鼠,你喜欢哪个》、《狼狈的模拟考试》、《跑吧,孩子,冲刺吧》。
?要命的数学》里讲了金玲的语文和英语还行,但数学就不那么妙了,主要是计算,五道错三道,计算分一扣,成绩就可想而知了!我的数学还行,英语也不错,但是我的语文不好。
不过金玲还是一个很有感情的孩子,她从老鼠和猫发出感慨:“我就是老鼠,好学生就是猫。”虽然我有时也会感慨,但从来没有像她那样。
后来,金玲想做一个好孩子,但却偏偏遇上了一次《狼狈的模拟考试》,卷子被风吹跑了,吹出了窗户外,真是让人不禁笑了起来,不过不怪金玲,不怪开窗户的倪伟志,只能说是春风在搞怪。我们班也有卷子滑落的事情,但从没有飞出窗户过,真是离奇呀!
有模拟考试就有期末考试,金玲复习了很久,但还是很紧张,刷牙时洗面乳当牙膏了。我剩下一年半就和金玲一样了,我要努力呀!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